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实验课 > 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第一课时)复备教案

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第一课时)复备教案

2020年05月22日 07:21:34 访问量:7097

于恋萍

第一课时
  [教材简解]: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利用小组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作准备。
  [目标预设]:
  1在知识技能在知识和技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在购物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购物。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取币、付币、找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过年的时候你们都会收到长辈的红包吗?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钱的作用可大了,老师今天也准备了红包,打算奖励给最棒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得到呀,那就好好表现!

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硬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 

1、1元

(课件1元纸币)师: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吗?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是1元的?

同学们看,1下面有两个汉字(壹圆),壹是大写的数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咱们现在一般现在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2、1角

师:同学们再看,下面这张是1元吗?

啊?1角呀!这儿不是明明有数字1吗?为什么不是1元?

哦,1后边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字(角),你们看得真仔细,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课件出示)1元和1角,尽管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差得可就远啦!强调一看数字,二看单位。

师:同学们再来看,这是一枚硬币,硬币都是用金属做成的。谁来当小老师给我们介绍介绍这枚硬币呀,是多少钱?1分,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用的很少了。(板书:分)

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1元的人民币,但是他们长的一样吗?不一样啊,一个是纸质的叫做纸币,一个是金属材料的叫做硬币,虽然形式不同,但是他们代表的价值是一样的。

纸币容易损坏,所以大家要爱护人民币,接下来出示部分人民币,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分类,加深对材质(纸币和硬币)和单位(元、角、分)的理解。
  三、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教学1元=10角
  师:同学们,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单位之间有没有联系?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商场之旅来学习。

我们发现10角和1元买到的东西一模一样,所以我们得出1元=10角。
  2教学1角=10分
  师:我们知道1元等于10角,那么1角等于多少分?(生:10分)(板书:1角=10分),齐读一遍。
  三、巩固练习
  (1)认识下列人民币:先让学生说出PPT上出示的人民币,接着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学生拿出相应的人民币,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理解。

(2)简单的单位换算练习

(3)连一连

(4)填一填:强调相同单位面值的人民币才能相加

2)说一说。(出示4种摆法)
  四、总结延伸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了?

1元=10角,1角=10分

单位:元、角、分

材质:纸币和硬币

  • 附件(1个)
  • 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复备教案.docx (65kb) 下载
编辑:张光明
评论区
张光明(2020/5/22 7:34:03)

本节课亮点:1.注重小组、同桌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教学中,于老师选取两次学生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同桌的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2..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重难点突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提出问题,然后重点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和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一目了然,不拖泥带水。
建议:学生虽然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汇报初步认识了人民币,但是具体是否都认识呢?还可以在学生汇报后,教师在此处增加一个环节,教师说钱数,让学生拿出相应的人民币,由此加深对人民币的正确认识。

回复 支持[0] 反对[0]
高月萍(2020/5/22 7:49:36)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利用小组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作准备。于老师由红包导入新课,激发孩子探究新知的欲望。接着,老师采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一元人民币有两种,哪些情境下使用一元人民币。学生在探究、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及用途,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效果较好!

回复 支持[0] 反对[0]
高月萍(2020/5/22 7:49:37)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利用小组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作准备。于老师由红包导入新课,激发孩子探究新知的欲望。接着,老师采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一元人民币有两种,哪些情境下使用一元人民币。学生在探究、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及用途,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效果较好!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戴繁荣(2020/5/22 9:26:42)

教学时重点把握了以下方面:一是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能力,了解到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了感性认识,绝大部分学生已会购买小额物品,以此为基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是注意引导学生亲历,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让学生例举了学习材料,设计了开放性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从而使每个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课堂上让学生处方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言,暴露出学生不同的思维,不仅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有得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张兆辉(2020/5/22 10:48:44)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毛卫军(2020/5/24 10:06:14)

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晰,于老师为学生营造了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去亲自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中,于老师通过介绍人民币和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相互兑换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此外,通过创设模拟购物情境,充分体验取币、付币、找币,积累买卖体验,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殷晓斌(2020/5/24 20:24:32)

于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环环紧扣,抓住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的目标。于老师从红包引出人民币,带领同学们辨认人民币,然后介绍人民币的分类,并提出元角分的互换,最后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发现元角分的进率,不仅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知识,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探究中学,达到了新课标的从知识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过程转变。在活动中,创设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师生合作使整节课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张兆成(2020/5/26 19:03:28)

于老师为学生营造了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去亲自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参与度高。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在购物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购物。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发现元角分的进率,不仅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知识,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探究中学,达到了新课标的从知识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过程转变。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蒋康(2020/5/26 23:19:01)

于老师这节课,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答一答、填一填、换一换、买一买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最后在逛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泰兴市新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