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实验课 >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初备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初备教案

2019年03月20日 13:52:00 访问量:5146

《角的初步认识》 初备教案

顾赟彤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了,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播放儿歌)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课件出示校园的早晨图片)

同桌互相说说,你都看到些什么?学生唧唧喳喳说地说个不停

师:谁愿意来说说。

1:我找到了足球。

2:我看到了有很多小朋友在踢足球。

3:还有很多小朋友在做早操。

4:有个老爷爷正在修剪树叶。(在学生找到实物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会形成怎样的图形(电脑出示红色的闪动的角)

生:是角。

师:你们认识它吗?

生:认识。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找生活中的角

教师指出: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小组同学听,待会我们请每组的小朋友来汇报。

2、汇报

师:谁愿意来发表一下你的发现?

1:看,墙角那有角,(边说还边用手指着墙角)黑板上有角

2:桌角上也有角。

3:墙上那个三角形上有很多角,而且每个还都不一样。

4:衣服的领子上有角。

5:这个三角板上还有3个角呢

师:看,这里也有角,出示图片

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教师利用一张七彩纸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

1:我把这个三角形对折一下,就有角了,看,角在这里呢!(边说边用手纸着角)

2:我把正方形先斜着对折,再斜着对折一次,就有角了。

3:把圆对折一下,然后再随便一折,就可以变出一个角了。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师:你能折得再小些吗?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生:无数个角。

通过折角,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通过感知,建立概念。

师: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有什么感觉?

1:这里有个点是尖尖的。

2:这里有两条边呢!(学生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3:而且还是直直的呢!教师把折的角(钝角、锐角、直角)贴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看书本例题1

两个小朋友在剪纸,他们剪的图形都有角吗?你发现了哪些角?

生:这些图形都是角。

角是有什么组成的呢?

生:思考。

4、角的组成

师: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顶点。(板书:顶点)直直的就叫做边。(板书:边)

所以一个角有几个顶点?(1个)几条边?(2条)谁能说说其它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板书各个角部分名称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教师马上演示,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5、判断下列图形是什么角?(例题2

1:第一个是角。

2:第二角。

3第三个也是的

老师:同学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生: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他们比一比就知道了。

老师:同学你们好聪明啊。

6、老师:同学们这么聪明,我要考考你们了(出示例题3

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哪个是直角?哪个比值角小?哪个比直角大?

1:第一个是角。

2:第二比直

3第三个比直角大

老师:你们真是太厉害了。

老师:同学们可知道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呢?比直角大的角又叫什么角呢?

学生思考

老师直接给出答案,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使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角。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二、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媒体显示

2、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先小组讨论,然后每个人试着剪一剪,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1:我认识了角。

2: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角的大小和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初步认识》初备教案

戴繁荣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三角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圆形纸、活动角、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现在拿走一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1、师:在学校的活动教室里,同学们在忙忙碌碌的动手制作。(课件出示课本第23页主题图)

    有的同学在剪纸,有的同学在拼图,墙上有各种图画,活动教室里真热闹啊!

    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钟表、路灯、锦旗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2、师: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角呢?把你找到的角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举例)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三)小组合作,折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纸片试一试。)折好的同学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你是怎样折的?(指名说)谁折的角和他折的不一样?

师:用手摸一摸我们折的角,有什么感觉?(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用尺子沿着边画,两条边画得不一样长。然后拿下折角。师边说边板书:顶点、边、边。)

     学生指出屏幕上角的顶点、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四)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看谁能把角变大一些?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

(五)体验感悟,画角

师:我们会折角,会比角,那你会画一个角吗?

   (学生活动:画角)

    请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先确定角的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师边说边示范画: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向一个方向画一条边,最后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另一条边。)

   (教师演示画角过程)

师:请同学们按老师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角,谁愿意把你画的角给同学们欣赏一下。(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画的角,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六)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第一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师:哪组同学愿意闯第二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3.师:第三关,谁有信心继续闯关?

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数数看。

四、课外拓展

一个长方形有四个角,沿直线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有几种可能呢?

如图:

附: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任意角    画直角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 附件(2个)
  • 顾赟彤 角的初步认识.docx (16kb) 下载
  • 角的初步认识戴繁荣.docx (15kb) 下载
编辑:张光明
评论区
高月萍(2019/3/25 7:57:41)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能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角,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设计非常合理,期待上课更加精彩的表现!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毛卫军(2019/3/27 20:20:12)

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以后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认识角,利用生活经验,在实践与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构建角。因此,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感知角,丰富学生感知;接着画画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然后可以在生活中找找角,巩固对角的认识;再让学生做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最后可以演示角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张光明(2019/4/2 9:08:34)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两节课设计的重点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环环相扣,连贯、流畅、自然。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蒋康(2019/4/16 9:13:16)

两位老师对《角的认识》这节课的精心设计,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吴世美(2019/4/16 10:42:59)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以后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认识角,利用生活经验,在实践与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构建角。因此,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感知角,丰富学生感知;接着画画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然后可以在生活中找找角,巩固对角的认识;再让学生做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最后可以演示角的大小,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张兆辉(2019/4/16 16:14:47)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发展题的设计,更能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深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这样的教学设计得当,相信定能上出成功一课。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张兆成(2019/4/16 19:39:19)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能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角,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认识角,利用生活经验,在实践与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构建角。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教学过程设计环环相扣,连贯、流畅、自然。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朱育文(2019/4/16 21:30:51)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比较合理,一是教学目标适当,二是注重激发兴趣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认知规律。因为是初步认识,且是低年级学生,注重直观就显得很重要同时适当结合“感官的刺激”--直直的边、尖尖的角。在教学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是教学难点,可以结合动手实践启发思考。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殷晓斌(2019/4/16 21:32:09)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是从从学生的熟悉的物品中抽象出角,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使学生在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经历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让同学们逐渐熟悉角这个平面图形。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顾老师的教学设计缺少画角这一个环节,希望能在教学中体现。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泰兴市新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