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过程管理 > 公开课教案《吨的认识》毛卫军

公开课教案《吨的认识》毛卫军

2017年12月04日 14:05:54 访问量:3930

吨的认识

  

■泰兴市新街小学(225474   毛卫军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P2223页。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吨”,对于千克和克这类较小的质量单位,学生可以通过拎一拎,称一称来感知,但“吨”是一个较大的很难直接感知的质量单位。因此,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通过借助生活经验、操作实践等,先让学生感知较轻的物品,想想生活中的大物品引入“吨”;进而通过拎一拎25千克、体会100千克是比较重的,并认识到10100千克的大米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进而感受“吨”落下的声音;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平均是30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认识到要有30多名学生的体重加起来才大约是1吨。

总之,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实物(1的硬币、1千克的大白菜、25千克的大米4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吨”。

1、出示(实物):这是1        ,这是1千克              ,谁愿意像老师一样用手托起来感受一下?

2、硬币较轻,大白菜较重,我们分别用克、千克来表示。

       比较轻的物品

 

板书: 

 

千克     一般的物品

 

 

 


3、出示(图片)         这是什么?用克、千克表示合适吗?为什么?

(很大、很重)

4、引出“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5、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还有哪些?

(鲸鱼、雕像、石头、飞机、轮船、车厢、集装箱等)

设计意图: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自然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忆已学过的克、千克,为理解较重物体用“吨”表示做好铺垫。通过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计量单位的物体都较大,而且非常重。

 

二、实践操作,感受“吨”。

1、感知25千克:

①提问:老师这有一袋大米           ,这是多少千克的?

②谁愿意上来拎一拎?

③说说你的感受。(有点重)

2、体验100千克:

①提问:1袋大米是25千克2袋呢?3袋、4袋呢?

 


        100千克的大米大概要几个人拎得起来呢?为什么?

 

③指名若干学生合力抬100千克的大米袋,并谈谈各自的感受。(很重)

3、感受“吨”:

1吨是多少千克的大米呢?

(多媒体演示10100千克的大米,学生一边看一边数。)

1000千克= 1    比较重的大宗物品

 

②板书: 

 

③推算:如果一位三年级的学生体重是30千克,大约多少个学生的体重才够得上1吨?

④感受“吨”落下的声音:我们请学号是134的小朋友站起来。听我的口令,一、二、跳!

⑤采访: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个词语形容一下。

4、关于“吨”的传说。

设计意图:若通过抽象的东西来描述1吨有多重,最终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学生难以掌握。通过设计一些具体化的、可感知的重量25千克100千克逐步与之联系比较,并以丰富的实践活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已体验、感悟到“吨”。

 

三、解决问题,强化“吨”。

1、多少棵这样的大白菜重1吨呢?为什么?

(动画演示)如果这1吨的大白菜堆起来,像什么?

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分别要多少才是1吨呢?你是怎么想的?

③仔细观察4幅图,你知道了什么?(强化:1=1000千克

3、修改日记。

游动物园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一起坐着大约重1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

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

①读一读:你为什么笑了?发现了什么问题 ?

②改一改: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③说一说:准确地运用“吨”,不要闹出笑话来。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演示及形象化的图示,帮助学生把1吨的概念由形象转化为抽象,再通过图示将1吨转化为形象的事物,让孩子在头脑和思维过程中走一个来回,强化1=1000千克,真正建立吨的概念。学生们才会真正明白“吨”很重,并在生活中去合理地运用它。

 

四、联系生活,运用“吨”。

在生活中,“吨”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1

 

 

 

①这里的10t表示什么意思?

②一辆7吨的卡车,能过桥吗?为什么?12吨的呢?

③如果7吨的卡车又运载了4000千克的苹果,它能过桥吗?说说理由。

 

2

 

 

 

 

①吊车一次吊多少吨的货物?照这样吊15次,一共吊运货物多少吨?

②如果有27吨的货物,需要吊几次?为什么?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比较轻的物品

 

1000千克 = 1   

 

千克     一般的物品

 

       比较重的大宗物品

 

 

 

 

 

 

 

 

 

编辑:万路华
评论区
张光明(2017/12/5 11:01:19)

毛卫军老师《吨》的认识我听了2次。感触颇深:1、教师素质:板书工整、过渡语言自然、课件精心设计。2、数学课堂教学独具特色:①从学生生活情境导入:2分硬币1克,大白菜1千克,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让学生体会以前学过的克与千克。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接着出示更重的动物——大象。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吨”表示的物品,学生敞开话题,课堂导入自然、亲切,学生易于接受。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精当: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学生拎、搀、说,比较“吨”与“千克”的大小。自然比较出1吨=1000千克。③课堂知识巩固形式多样:多少头牛是1吨、多少袋水泥是1吨、……,接着到超载中的计算等都是学生生活中看得见、摸得见的物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④课堂小结打破传统的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是课堂上的认知,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回答都是对“吨”的认识。总之,毛老师这节课朴实、实用。

回复 支持[0] 反对[0]
高月萍(2017/12/5 11:02:20)

毛老师的这节课生动活泼。课始复习学过的克和千克,导入新知。接着通过让学生实践体验,充分感受克与千克和吨之间的区别。学生通过体验,深刻认识了三个单位表示物品重量的范围。接着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认识。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戴繁荣(2017/12/5 15:35:11)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蒋康(2017/12/5 18:39:41)

毛老师这节课,着重于让学生动手感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从一开始1千克白菜和1克硬币,让学生掂一掂重量,复习了原来的知识,同时给吨埋下了伏笔。之后用大象的图片,引出吨的概念,再让学生动手拎25千克的沙子,两个人抬50千克沙子,三个人抬50千克沙子,同时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吨。再通过估计,大约34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为1吨,一起跳起来,感受落地的声音及震动,一起感受1吨。做到了:复习旧知,引出“吨”;实践操作,感受“吨”;解决问题,强化“吨”;联系生活,运用“吨”。是一节非常棒的课,值得深思、学习!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张兆成(2017/12/6 13:36:03)

毛老师的这节课生动活泼。开始复习学过的克和千克,导入新知。接着通过让学生实践体验,充分感受克与千克和吨之间的区别。做到了:复习旧知,引出“吨”;实践操作,感受“吨”;解决问题,强化“吨”;联系生活,运用“吨”。是一节非常棒的课。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朱育文(2017/12/7 10:19:55)

紧密联系生活、突出亲身体验、容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贯穿于教学中,是一节好课。1g的硬币、1kg的大白菜、25kg、50kg的物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亲身体验--掂一掂、拎一拎、搬一搬等,循序渐进,从直观感知及知识链接“吨”的由来中获得和建立“吨”的概论水到渠成。通过计算和应用内化为能力。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吴世美(2017/12/7 10:41:41)

这节课,着重于让学生动手感知1g的硬币、1kg的大白菜、25kg、50kg的物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亲身体验--掂一掂、拎一拎、搬一搬等,循序渐进,从直观感知及知识链接“吨”的由来中获得和建立“吨”的概论水到渠成。,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效果很好。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殷晓斌(2017/12/7 14:05:24)

1吨的重量是比较抽象的,毛卫军老师先从千克和克的复习引出更重的单位,教学过程流畅。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加到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学生拎沙袋的活动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吨的概念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泰兴市新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