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集体备课 >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初备教案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初备教案

2021年04月16日 15:27:34 访问量:22430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宫羽

教学目标:

1、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体会李大钊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    )写的一篇(    )。作者采用(    )的手法,按照(    )、(    )、(    )、(    )的顺序来叙述李大钊被害的过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同志。

二、品析词句,解读人物

1.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1)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2)教师提示: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词中体会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将“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板书:被捕前——忠于革命

2.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教师引导:抓住两句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预设一:“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不慌不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李大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更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强烈对比。

预设二:“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从“惯有”一词,体会到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3.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1)教师引导:文章“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呢?

预设:对比描写

(2)教师引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1: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体会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预设2:“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呢?

(板书:被捕时——视死如归

4.学习方法迁移。

1)请学生结合前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庭上”“被害后”两部分的内容。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乱蓬蓬”看出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对待.

预设2: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静”“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

预设3:这强烈的对比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展露无遗。

(教师相机板书:法庭上——坚贞不屈    被害后——激励后人

5.写法指导。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2)教师揭示此种写法为首尾呼应。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三、课外延伸,学习英雄

1.学生齐读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教师引导:其实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今天,我们又来到烈士墓前,来深情地缅怀他们。你想对这些烈士们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军……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板书:忠于革命  品质高尚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李大钊。让我们继往开来,把和平之花呵护得更好吧。

五、小练笔

本篇课文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请同学们运用这种写法为以下片段写一下开头和结尾。

那是一个梅雨季节,雨时而淅淅沥沥,时而瓢泼如注。不管在哪里,都能感到有一股逼人的水汽,甚是不舒服。

晚上睡觉时,我总感觉被子都很潮湿。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晴天。妈妈把我的被子晒到了外面,说这样被子就会变得很舒服。下午两点左右,正是太阳最慷慨的时候,它毫不吝啬地将阳光直直地射下来,整个世界被晒得暖暖的。

写完了作业,我走出房间想放松放松,无意间瞥到了晒在暖阳下的被子。阳台的正中间,挂着我的小熊被子。它被铺展开,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我不由自主地走近些,看着金色的阳光穿过窗户洒在被子上,为被子勾勒出毛绒绒的金边。我仿佛看见阳光在我的被子上尽情地舞蹈。我把脸贴在被子上,暖暖的,舒服极了,原来阳光真的有魔力!

正当我陶醉在暖暖的阳光中时,我的目光落在了挂在旁边的妈妈的被子上。被子很大,却缩在一边,皱巴巴的。由于有一堵墙,没有一束阳光能照到这里,看上去很冰凉。我伸手去摸,果然是潮潮的。

我的心紧紧地缩了一下。难怪我的被子那么舒服,原来是妈妈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每一次,妈妈总是把我的被子晒到阳光最充足的地方,而她自己,却不知辗转几次才能睡着。

我的眼睛湿润了。一直以来,妈妈在我的心印象里是严厉的,她从不会大方地告诉我她有多爱我。但我现在明白了,妈妈的爱就藏在暖暖的被子里呀!十几年来,它一直伴着我入睡。

我看了看被子,知道该怎么做了。我艰难地把我的被子收拢到一旁,再把妈妈的被子推到阳光可以晒到的地方,铺展开来,又掸了掸。顿时,妈妈的被子被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影,我再次看到了阳光在跳舞,它们跳着,旋转着,毫不吝啬地输送着温暖。

作业

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觉醒年代》。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忠于革命

被捕时——视死如归

法庭上——坚贞不屈

被害后——激励后人

忠于革命        品质高尚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六(2)  赵仲茹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体会人物品质。

2.查阅资料,加深对人物高尚品格的感受。

3.把细节描写融入写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内容:课文按时间顺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故事?

被捕前-坚守阵地 被捕时-镇定自若

被审时-沉着应变 被害时-全家悲痛

2.前后照应有什么样的好处?

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更加能感受到“我”对父亲逝世的悲痛之情。

二、品析人物,感情朗读

1.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1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词中体会父亲坚守阵地的情感。

2)将“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3出示资料:

   1926年春天,李大钊领导并参加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的斗争。1927年春天,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北伐国民革命军,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2.体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预设一:“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不慌不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李大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更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强烈对比。

预设二:“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从“惯有”一词,体会到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3.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1)教师引导:文章“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呢?

预设:对比描写

2)教师引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1: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体会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预设2:“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3)教师引导:通过学习,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呢?

镇定自若、视死如归

4.学习方法迁移。

1)请学生结合前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庭上”“被害后”两部分的内容。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乱蓬蓬”看出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对待.

预设2: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静”“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

预设3:这强烈的对比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展露无遗。

3)通过学习,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呢?

对家人慈爱、沉着应变、不怕牺牲

4)出示资料:

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三、小练笔

是一位同学的习作的前两段。请你提提建议,说说还可以增加哪些内容,让主要人物形象更突出?  

四、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李大钊。让我们继往开来,把和平之花呵护得更好吧。

五、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对家人慈爱                   外貌

李大钊                                     神态

              对革命忠诚   不怕牺牲       语言

                              镇定自若

                              视死如归        

 

 

编辑:刘玉琴
评论区
李春江(2021/4/16 19:08:16)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故事背景距离学生久远,学生走进文本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文章篇幅较长,我总以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以及设计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教案,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两位青年老师在这方面却做得非常好。在我看来,两位老师的设计各有特点,两份设计都注重课堂的整体性,层次分明;都能抓住关键字词感悟句子,进行朗读训练。我期待着精彩的课堂呈现。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毛桂香(2021/4/18 9:58:02)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一篇回忆录,以回忆的方式真实地记叙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两位老师在设计时都紧扣父亲被害这一痛苦难忘的日子,注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揭示了敌人罪恶、凶残的嘴脸,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傅羚(2021/4/19 20:14:16)

两位老师这节课都是上的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这部分内容,读这部分内容两位老师抓得都比较准。一是见面时,对父亲的描写,二是父亲对我们的态度和在法庭上说的话。这篇文章写的很平实,是作者亲眼所见,李大钊的品质是从最平淡的描述中感受到的,文章的真实体现在这里,动情的更是这些,那么学生阅读起来会显得更加困难。如果教师抓住这些平实之处不仅体会李大钊的伟大,还体会李大钊为人夫、为人父的普通人的情怀,学生是心灵深出的那根琴弦是否会被触动?李大钊的形象是否更立体、更丰满呢?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张琦(2021/4/21 22:49:47)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整体框架大致相同,都是抓住对李大钊被捕前的语言描写和被捕时的神态描写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前两部分的学习心得,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庭上”“被害后”两部分的内容。最后两位老师都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的环节,宫老师是结合本文的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赵老师则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很有想法。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张永华(2021/4/25 19:33:16)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有条件的要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尤进(2021/5/20 17:30:24)

《十六年前的回忆》故事背景距离学生久远,学生走进文本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文章篇幅较长,对教师的备课要求较高。长文短教要把握作者情感的凝聚点、表达情感的载体点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两位老师都是抓住对李大钊被捕前的语言描写和被捕时的神态描写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前两部分的学习心得,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庭上”“被害后”两部分的内容。重锤敲打的是2 2和27段,弱处理“被捕时”段落,目的是“把房间打开,让孩子们先进去,触摸自己的感受”。期待精彩呈现。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杨正和(2021/5/21 9:01:07)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学生对课文所反映的内容是陌生的,因此在学习内容之前需要对人物和时代背景进行一番介绍。两位老师没有大包大揽,一切亲力亲为,而是根据高年级的学生特点,布置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查阅资料,了解李大钊是一个这样的人?他的革命事迹有哪些?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查阅之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选出优秀代表在全班交流,为同学们学习本课解疑释惑。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泰兴市新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