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培训 > 江苏省小学英语引智培训学习心得 刘菲菲

江苏省小学英语引智培训学习心得 刘菲菲

2023年04月14日 09:19:54 访问量:18177

山有峰顶,学无止境

刘菲菲

迎着春日的朝阳,我开启了江苏省引智培训的学习之旅,受益良多。所有的老师仿佛都回到了学生时代,以努力的姿态,不负春日好时光,学习氛围十分浓厚。专家和教授的讲座异彩纷呈,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杨瑞清校长给我们带来《走在行知路上,讲好中国故事》一课,我受益匪浅。杨校长讲了三个学会:学会成长,学会联合和学会赏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会赏识,杨校长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花苞心态,花苞心态这个词真的太美太真实了。是啊,不管荷花开不开,怎么开,什么时候开,没有人会站在旁边批评教育,相反,观赏者会心甘情愿地等待。那么如果把这种心态放在教室里,放在班级里那些学得慢的孩子身上,我会有那样心甘情愿等待的心情吗?杨校长说得对,也许我们成不了名师,但我们可以成为良师,成为具有真心的良师。

南京晓庄学院心研院陶老师工作站袁芳老师结合事例给我们分享了《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在大家轻松的交流中,老师们对于平时遇见的“特殊孩子”有了更加科学的理解,产生了更多的同理心,明白了“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自己深深觉得,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倾听,明白孩子的需求,正面强化,关怀生命,关注生长,关切生机,顺势引导孩子向上向好成长。

期间我参观了南京友谊国际公园,在现场聆听了场馆工作人员的介绍,欣赏了来自各友好城市的赠品。场馆里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南京国际友好交流合作的成果,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南京国际朋友圈成长发展的历史,同时启发了我们对教育国际化的思考。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应该站在全球化的视角,面向世界与未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跨文化教学能力。我还参观了威雅国际学校,近距离地感受了国际化的校园,体验了轻松的沉浸式学习氛围。对比之下,我在思考,我应如何培养我们农村学校小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与能力呢?

众所周知,教学相长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一个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方面的教育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文化素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如果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那么作为教师,首要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修养,或有必要参加一些跨文化教育培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注重对教材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适当地让学生赏析英文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主动观察、对比文化的不同,进而评价文化以及思考文化差异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从而提高文化素养。比如,中西方颜色文化的不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节日风俗文化的不同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他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又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本国的文化习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了他们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时,可以穿插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时事评论、甚至电影台词中有意义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文化知识,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强化文化素养,拓展文化视野。有机会也可以让学生与外语国家的学生通过微信或QQ等聊天工具交流文化,加深理解。在课后,我们可以利用英语角、学校社团、英语节等平台,让孩子们将所学的文化通过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而且,在实践中,让孩子们体会到语言的差异,内化了异国文化,最终达到语言交际的国际化,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总之,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学习的一开始就注重培养他们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和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英语。

经过这忙碌而充实的一,愿我们都能脚踏实地,向前迈进,共同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愿我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再谱新章!

 

 

编辑:吉裕建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泰兴市新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