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实验课 > 语文青优课比赛教学设计

语文青优课比赛教学设计

2017年11月28日 19:15:34 访问量:6011

《比尾巴》教学设计

泰兴市新街小学       叶蓉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巴”等12个生字,偏旁“鸟”,1种笔画“ㄥ”。

2、认识问号,在朗读中体会问话的语气。

3、引领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描写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孩子留心观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认识撇折这种笔画和写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问话的语气,培养孩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摸身体的游戏吧!

(摸摸你的小眼睛,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嘴巴,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小尾巴。)

2、你们有尾巴吗?对呀,我们人类是没有尾巴的,那哪些东西是有尾巴的?(生自由回答)

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聪明宝宝,动物王国里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这不,今天早上森林王国的狮子大王就给老师打来电话,他说森林王国今天要举行一场特殊的比赛,还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当小裁判呢!你们想去吗?走,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3、小动物们早早来到森林运动场做好了准备,你们瞧,他们连横幅都挂起来了。(出示图片)谁来读一读横幅上的字?刚才有个字读的特别好,“巴”是轻声,读的又轻又短,大家一起大声来读读课题。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三个字呢?让我们再来读课题,让所有的小动物都知道比尾巴大赛。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马上就要比赛了,哎呀,这么多的动物究竟有哪些动物要参加比尾巴大赛呢?狮子大王说了,这些参赛的小动物非常顽皮,他们就藏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面,只有细心的小朋友认真读才能找出他们。请同学们轻轻把把课本翻开,认真读一读,到底谁参加了这次比尾巴大赛,拿出铅笔把它们圈出来。

2、就让我们一起隆重的邀请出他们吧!(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和词语)

猴子、兔子、鸭子

 孔雀、松鼠、公鸡 

1 学生自由读。 

指名个别读:老师请最爱听课的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有没有读正确。 

师:仔细看第一排,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个字都是轻声。 

师:(zi 变红色)你的眼睛真亮!我们把这三个轻声读一读。 

(2)出示“公——松”,仔细看,你发现什么? 

生:他们都是后鼻音 

师:一齐来拼一次读一次

 生:“公” 和“松”都有一个“公” 

师:你有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说 

师:看,通过加一加或减一减偏旁,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字。

 3)仔细看这两个字(“鸡、鸭”变红色),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右边都有一个“鸟”字。 

师(板书:鸟) “鸟”字在这里是个偏旁,叫“鸟字边”。 来,不拖音,读两次。有鸟字边的字一般都和有翅膀、有羽毛的动物有关。   除了这两个字,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这个偏旁的? 生说:鹅、鸦、鸣、鸣 

4)出示“鼠”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种新的识字方法——象形字记字法。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还没有出现我们现在学习的这样的汉字,那是人们通过看事物的形状来创造字的。你们看这三点是老鼠的胡子,这里是张开的嘴和牙齿、下半部分是腿,这根长长的当然就是老鼠的尾巴了。后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如今所谓的方块字即是以楷书为代表的字体。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看看《说文解字》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5)谁来和你喜欢的动物打个招呼? 师引导: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打招呼呢?

3、狮子大王给小动物们列出了6个比赛项目,要求各位小裁判先认真的读一读,读得好的同学才能做合格的小裁判。看屏幕自由读一读(出示课文)

谁来当个小裁判读一读比赛规则?(指名读)

4、请你仔细观察标点符号你们发现了什么?(问号)

这个好像小耳朵一样的叫问号,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问句,读这样的句子时语气要往上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开火车)哪列的火车最端正?

5、咱们已经把比赛的项目弄清楚了,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就要开始了,他们比的可开心了,还唱起了歌呢!(播放视频)

现在全体起立,边听边找出比赛的冠军,你还可以做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左右拍手)

6、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找到冠军了,狮子大王已经将奖牌准备好了!各位小裁判,仔细看一看,你们会把这些奖牌发给谁?

1)小鸭子可乐坏了

2)小兔子竖起耳朵对你说谢谢

3)为什么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出示图片)

你们看小松鼠的尾巴大大的,轻轻的,毛茸茸的,经常竖起来,覆盖在身体上保温或防雨他从高处往下跳时能稳稳的落地不会摔倒、也不会受伤,所以他的尾巴好像一把降落伞。

7、现在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比赛结果了,还有谁不知道?原来是狮子大王,老师来当狮子大王,你们来汇报好吗?(老师问学生回答)

8、打开课本和同桌一问一答读课文,可以站起来表演。

三、拓展延伸

比赛结束了,还有一些小动物也在举行比尾巴大赛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选择你喜欢的动物说一说,谁会用上课文中的句式?

22、 九色鹿(第二课时)

新街小学    尤进

教材简析

《九色鹿》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民间故事: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了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喜欢阅读,也很容易明白道理,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因此,在教学中要着力把课文语言的“浅”和内涵的“深”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教学要求:

能够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懂得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民间故事《九色鹿》。

2、《九色鹿》是一个精彩的民间故事,请谁来简单讲讲这个故事。注意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教学新课

()体会九色鹿的外表“美丽”

1.出示图片,九色鹿是一只什么样的鹿?(美丽)

 师:你们喜欢这么美丽的九色鹿吗?你能读出对九色鹿的赞美吗?(出示:

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二)感受九色鹿的心灵“美”

1.师:九色鹿美丽的仅仅是外表吗?(不是)是啊!只有外表美,那是空洞的美,但“九色鹿不光外表美,而且          。 ”它的心灵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呢?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5自然段,划出文中体现九色鹿心灵美的句子,并用着重号圈出关键词。

2.划完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3.同学们交流得真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a.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b. 九色鹿的面前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可它怎么做的?你划出了哪个关键词?体现了九色鹿的什么精神?

(“立即”体现了九色鹿的奋不顾身、舍己救人、见义勇为。

还有呢?“纵身跳进”)

“九色鹿不光外表美,而且          。”

c. 九色鹿的美丽让人喜爱,它的见义勇为令人敬佩,谁来把九色鹿的见义勇为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师:是啊!九色鹿是调达在生死存亡之时抓住的一根救命草,而九色鹿的见义勇为正是她美好心灵的体现!除了见义勇为,九色鹿还是一只什么样的鹿

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a. 这又是一只怎样的鹿?(不求回报)

“九色鹿不光外表美,而且          。”

b.九色鹿并没有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所以是这么平静、坦然。她只要调达答应她的一个小小的请求,那就是——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谁来做这只不求回报的九色鹿?

c.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不求回报。

 

(三)体会调达“丑”

1、师: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被救起的落水人调达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

a.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调达当时的万分感激。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连连叩头、永远、终身)

b.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是救命这恩呀!他怎能不感激呢?谁再来读读?

2、师:调达这一番感激的话语真是情真意切啊!一心想要报答九色鹿的调达当听到恩人说只要不向任何人泄露住处,这一小小的要求时,他马上郑重起誓。

a.课件出示:郑重起誓

理解“誓”的含义:起誓是对天、对神灵发誓。誓,上折下言,古人发誓时,一般手执枝条,发完誓就折断枝条,意思是如果违背了誓言就和这枝条一样。

b.言语训练:面对不图回报的恩人,调达郑重起誓:我调达,如果说出恩人九色鹿的下落, (                 )

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3、体会调达的“丑”

师:人们常说“一诺千金”,说的是许下的诺言有千金的价值,可是在调达的心中,诺言和黄金相比谁更重要?对于调达的这一行为,你想用哪些成语来斥责?

   指名说,相机出示:见利忘义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调达,你这个(   )的小人。(齐读)

a.调达是见了什么“利”?(重金)

b.调达看了皇榜,心里会怎么想?指导读。

(出示: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

c.忘了什么“义”?(九色鹿的“救命之恩”。)

d.接着用三个句式引领学生接读:一个受过九色鹿救命之恩的人见发财的机会来了,就忘记了自己曾经发过的誓,向国王告密,这就叫——见利忘义!一个郑重起誓的人看到张贴的皇榜,一心想发财,忘记对九色鹿发过的誓言,进宫告密这就叫——背信弃义!一个看了皇榜,就把自己的救命恩人出卖的人,还带着国王的军队包围了九色鹿,想置九色鹿于死地。这就叫——恩将仇报。

e.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九色鹿危在旦夕。这怎么行呢?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九色鹿吗?我们来写几句话劝劝调达,看他能不能回心转意。写的时候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四)九色鹿怒斥调达

1、师:你们这么小都懂得做人要讲诚信,要知恩图报,可调达还是财迷心窍,去告密。因为调达的出卖,国王立即调集军队,由调达带路,浩浩荡荡地向着九色鹿的住地进发了。山林中,春光明媚,九色鹿睡得正香,对于即将到来的危险浑然不知。他的好朋友乌鸦前来报信了。

   突然,乌鸦高声叫喊道:“九色鹿,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国王的军队捉你来啦!”(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大声地叫喊呢?或者指导:情急之下,乌鸦会怎么喊呢?——“高声”、“读快点”)

2、从梦中惊醒的九色鹿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

●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a.指导朗读:国王会为你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的!九色鹿,请把你心中的愤愤不平向国王倾诉吧!(指名读)(评:表达气愤并不是一定在于声高,而在于发自内心。你读得很激动,和九色鹿当时的心情一样,不过九色鹿当时更多的是愤怒,你能愤怒地来读一读吗?”

b.对国王的语气和对调达的语气一样吗?圈点“陛下、您”

c.我们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试试。如果这样,后果将是什么?可见九色鹿这样客气是为了---(为了保住自己)。这正是九色鹿的高明之处,可见九色鹿不光美丽,而且?(板书:机智)

  ( 我们一起来做九色鹿,注意读出它的愤怒和机智。)

d.九色鹿的声声控诉深深地感动了国王与士兵,此时国王非常惭愧。一起读:(出示:

●国王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了九色鹿的美,同时我们也读出了调达的丑!那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不要(          ),要(           )。

2、最后,送给大家几句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 

人无信不立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3、这其实呢就是民间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就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斥责。(板书:颂、斥)记住:美丽的外表和美好的心灵结合,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附:板书设计

                     22   九色鹿

九色鹿(美)颂                调达(丑)斥

见义勇为                     见利忘义

不求回报                     背信弃义

       机智                         恩将仇报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新街小学 邵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3、背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调动感情,导入课题。

1、(出示望月图,音乐)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中最亲的人。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每逢佳节倍思亲》。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诗作为课题,读:(指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齐读。)

3、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是“佳节”?(指名让学生说,老师评点)

4、师:“每逢佳节倍思亲”(突出)课文中的“佳节”指什么节?这个佳节人们是如何过的呢?过渡: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划下来,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你们定能找到答案。

二、情景同现,读文悟情。

㈠、读读想想,体验节日快乐。

1、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2、交流:

(1)题目中所写的佳节是指什么节呢?(指名读句子。)(从“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知道这个节是重阳节)

2)介绍重阳节(出示资料)

3)在重阳节里,人们是怎么过的?(指名读句)

A.长安的人怎么过重阳节?

▲(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了。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同学们,用心去读,用心去想,多读几遍,读后再想想。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读。你读了这段话,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交流。)

▲什么是“扶老携幼”?读词。谁给“兴高采烈”换个意思相同的词(神采奕奕、喜气洋洋)。

引说情景(配图片):师:节日的长安街头可真热闹呀!人们有的搀扶着老人去赏菊 ,有的 抱着小孩去买冰糖葫芦 ,有的骑着毛驴去赶庙会 ,还有的 全家带着重阳糕外出郊游 ……真是热闹呀!

这就是重阳节热闹的场景,此时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抽生说)

▲谁能把这欢快的场面通过读书告诉大家?指名读。(评价:听了你的读,我仿佛就站在热闹的大街上了;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认为怎么读才更热闹呢?)

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啊!人们都在开开心心过重阳节啊!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难怪王维会称它为“佳节”。这段话该怎么读呢?你再试试。(老师点评:你读的真欢快。你读的真热闹。你读的真喜气洋洋。)

诗人家乡重阳节是怎样过的?

▲(出示: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同学们再用心来读读这段话,看看后面的插图,找找答案。以前在家乡时,他与兄弟们是怎样欢度重阳节的呢?(学生读思)

▲交流: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兄弟们头戴茱萸登高远眺;他们喝着菊花酒,吃着重阳糕,他们聚在一起吟诗弹唱……)(相机指导: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据说可祛邪避灾。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了。到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手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他们的欢笑声、喝彩声、祝福声……)

你想到了什么?(他们在重阳节里真是开心呀!)

▲朗读体会。(师:你们看到了兄弟手挽手,头插茱萸去登高游玩,听到了兄弟们的笑声,多么高兴啊,用你的语言将这欢快情景表达出来。

a、指名读

b、点评:这欢乐多吗?从哪里看出?“每逢”“总要”应该突出。

D、师:让我们与诗人一起走进那个充满欢乐的重阳节吧!(齐读两段话——家乡过重阳节与长安过重阳节的场面)

㈡回归古诗,品悟诗情

1、过渡:在这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日子里,王维开心吗?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从诗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默读诗,教师巡视。

▲交流体会王维的心情。

1)独在异乡为异客(理解“异乡“异客”“独”——他一人在长安,外出求学,当兄弟们在家乡“山东”(简笔画出长安至蒲州示意图,帮助理解“山”指“华山”“山东指什么?)他的家在华山以东的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长安则在华山以西,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山东指华山的东面,长安在华山的西面。此时他和亲人天各一方。一人在外,离开家乡的日子里,最想的是什么?(想念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自己的同伴)他的内心怎样?(孤独、寂寞、)独在异乡他在“思亲”;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当兄弟们重阳节等高欢聚时,他却孤孤单单,只能是静静思念着兄弟们,他在“思亲”,他“佳节倍思亲”。)

3)他仅仅是在重阳节思亲吗?(王维与他家人一别已有两年。“已有两年”两年啊,多少天?算一算。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他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亲人啊!两地相距有近1000里。那时交通不发达,人们通行最快是骑马,或者步行。千里迢迢来往,谈何容易?)

口头练习:

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

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

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

是啊,对家乡朝思暮想的王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这全家团圆的日子里,王维的心情是——(难过的、痛苦的、寂寞的),在每一个幸福的节日里,王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把浓浓的思念溶进了短短的四行28个字里,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读古诗。

▲你就是王维,你能读王维的难过吗?(指名二-三名读诗,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朗读诗文。)老师给你配上音乐。(打开音乐《思念》)

▲谁能面朝大家,把王维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说给大家听。

▲小结:多么深切地思念,多么美好的情感,千言万语汇成了这首诗(齐读)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师:(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身处外地的游子们的共同心声!(板书:游子)外出打工的父母,思念儿女,这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边疆的战士观看联欢晚会,想起父母,这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同学们,重阳节,爷爷奶奶不和我们在一起,我们给他们打个温情电话,这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时,每个中国人都期盼着团团圆圆。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亲人)

2、同学们,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已经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从古至今,亘古不变。我们还知道哪些写思念亲人的诗吗?

▲李白的《静夜思》(生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师向你们推荐两句:(出示卡片)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生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总结:(指着板书)今天我们欣赏了王维因为身处长安和家人天各一方写下的脍炙人口的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无论亲人离得有多远,思念的情丝就会有多远。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共同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作业:

1)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2)收集、诵读王维的诗或反映思乡的诗,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神。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各一方    孤独忧伤

                 思绪万千    思念家乡、亲人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新街小学  张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掌握本课的八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治理   挖通   千辛万苦     制服   英雄   代代相传

5、你能用上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大禹决心治理洪水,最后终于制服了洪水。)

过渡:说得多有条理!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  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滔滔  淹没  冲倒 )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这滔滔的洪水什么样?想看看吗?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淹没了农田,人们将——         冲到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  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水

2.  .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  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谁读读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 同学们,禹先要要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2. 看图。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词就是—“千辛万苦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投影出示情境)

5. 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6.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7.仅仅查看水流和地形就如此艰辛,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谁来读读禹又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

随学生读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 这里有有两个带数字的词,分别是——(齐答)九条、九座

老师告诉你们,这里的“九”并不是刚好九个,而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那么挖通九条大河就是——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就是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

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生有感情地练读。

4.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5.是呀,那咱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再来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  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

3.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如果你是七周岁的禹的儿子,那意味着你还有六年看不到爸爸!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5.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

6.…………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五、作业:

1. 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拿出本子写一写再交流。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千辛万苦 

 治水      千山万水         大公无私

                 三过家门而不入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街小学  宫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生借助多媒体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雾凇的千姿百态。

4、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雾凇奇观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重点难点

 1、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2、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让大家先看几个词:屏显“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我们来读一读,这是江主席到吉林视察,观赏了美丽的雾凇奇观后,为此景所题的词。

   2、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随作者一道,去吉林,去细细品味、感受雾凇那独特的韵致。

二、精读感悟

()、奇观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作为礼物,送给大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欣赏课件)

2、大家说得真好,积累的词语真多,那么课文中用了哪些词句来描写雾凇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1)交流: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雾凇的?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雾凇的美,雾凇的多)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又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多了?请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

b、指名回答。(板书:洁白晶莹……)这两个词分别写出了雾凇的色彩和光泽,此情此景,真让人有种“千岩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的感觉。站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满眼都是雾凇,就好像走进了人间仙境!难怪人们称雾凇是闻名全国“奇观”。( 板书:奇观)

c、谁愿意高声朗读这句话,带同学们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

 “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 )“奇观”的“观”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那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再次感受雾凇的美。(齐读)

()赞叹

(1)、过渡:如果你是一位慕名前来的游客,在前一天晚上,走过十里江堤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黑乎乎的树木,一夜之间这里却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了!现在,我想采访一位小游客,说说你清早初见这雾淞时的心情怎样?(指名回答)(喜出望外)

(2)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把文章的最后一节读一读。(自由读)

(3)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姿态的雾凇?它们像什么?然后,来完成一个练习。 

说话训练:漫步松花江畔,我看到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是千姿百态!

(4)、看到这千姿百态的雾凇,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完全陶醉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怎样的赞叹?(生回答)

(5)、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刚刚读得意犹未尽,那么,我决定再给大家一个机会,齐读一下课文的第三小节,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再次感受这如诗如画的美景。

()形成

过渡:吉林雾凇真是景中之绝,读到这儿,你一定想知道: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节,找找其中的原因吧!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映示: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什么叫“过于饱和的水汽”,它又是从哪里来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4、带着上述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5、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吉林处于我国东北,气温十分寒冷,所以“遇冷”这一条件很容易满足。

②什么叫过于饱和的水汽?(水汽就是雾气,过于饱和就是雾气特别充足,特别多。)那么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朗读。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映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弥漫、随风飘荡、涌向、笼罩)

再齐读这句话。

④引读: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

⑤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映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板书:凝结

再读这句话。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

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指名读。你感觉怎么样?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

6、至此,雾凇已形成了,那雾气凝结以后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下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映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上一句中的哪个词?(镀上白银)指名朗读。

(1)、雾凇的形成过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也想读一读,好吗?听老师读。(师范读)

(2)、听完了,有什么感觉?(真神奇、真奇妙!)当然这一过程是很慢的,你从文中哪些词可以感觉出来?(慢慢地、逐渐等)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镀上了白银。”

(3)、你能把这种缓慢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指名读。

引读:慢慢地,松针、柳枝都变了,最初。。。逐渐。。。最后。。。

    随着这雾凇的慢慢形成,这景观也越来越美,你的心情是不是也越来越兴奋和欣喜?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一试?

6、小结: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千姿百态的玉树琼花,而且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

 ()、总结全文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赏落花”(简介),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三、拓展延伸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美丽、奇特的雾凇,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其实,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自然景观数不胜数,像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它们就和吉林雾凇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我们一来看看几张图片(示图)

    老师衷心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

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写出雾凇仪态万千的美。

板书设计:

 

                               雾凇

 

                             (洁白晶莹……)

           奇观              (十里长堤……)  

                        形成   (水气饱和)

                               (遇冷凝结)

                                   雪地里的小画家

新街小学  毛桂香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音、读成句。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认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是冬眠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学会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师生问答:小朋友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吗?为什么?下雪之后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雪景图)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雪地

什么人才能被称为画家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雪地里的画家(板书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看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呢?预设:雪地里怎么画画?小画家是谁?画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述说:小朋友别急,学过课文我们就明白了。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04页,先听老师读课文,请小朋友认真听,注意字音。(师读课文)

2、听老师读了一篇课文,这些生字你能读出来吗?(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3、小朋友自己试着读一读课,并看看课文总共有几句话。用①②③……标出儿歌共有几句话。

 

4、再读一读课文,并提出要求: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用“——”在文中找出来。

三、入情入境,研读课文 

1、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下雪,大朵大朵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给大地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等雪停了,你想去雪地里干什么呢? 

2、下雪了,有这么多好玩的,你高兴吗?请你高兴地来喊一喊吧!(课件出示:下雪啦,下雪啦!)想把其他小朋友叫出来一起玩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喊一喊!教师带着做动作,朝左右各喊一声。 啦是轻声,可不要读成第一声罗,再跟我读一遍 领读整句话

3、不光我们小朋友高兴,小动物们也很开心呢,瞧,谁来了?他们愉快地在雪地里跑来跑去,雪地上留下了一个个小脚印。让我们走进一点,看看雪地有什么变化了?是啊,雪地就像是一幅巨大的画了,所以我们说——(课件出示: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4、小动物们究竟在雪地里画了什么呢?(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板书: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5、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呢?(小鸡的爪子印出的形状像竹叶)依次问其他几个动物画的为什么是……(小狗爪子下面的肉垫像梅花,小鸭的脚趾间有蹼连着,印出样子像枫叶,小马的蹄印像月牙)

6、在这块大画布上还有哪些小动物回来画画呢?我们也学着课文来说一说。

7、我们平时也画画要用什么?小动物们画画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出示:不用颜料不用笔)

10、这群小画家真能干呀!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小动物走过雪地,爪子或蹄子踩在雪地上,在雪地上留下的爪或蹄印就是它们画的画。把它们各种形状的爪或蹄印比作一幅美丽的画)(自己练说后,指名回答)你来夸夸他们好吗?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好吗?

11、雪地上的人越来越多,小动物也越来越多,可老师却发现有一个平时总爱凑热闹的小家伙没来,你们知道它是谁呢? 真奇怪,小青蛙怎么没来?请你奇怪地来问一问吧。你也来奇怪的问一问?

12、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也要冬眠呢?我们来认识其中几个吧!(蝙蝠、熊、蛇、松鼠、刺猬)

四、指导朗读。回顾全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玩得多快乐呀,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去玩玩吧,(多媒体出示课文及课文插图,生齐读课文)

五、生字指导

 

板书设计:

17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编辑:陆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泰兴市新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