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摘录 > 教育学生善良,会害了他们吗?(转 李镇西)

教育学生善良,会害了他们吗?(转 李镇西)

2015年01月17日 14:00:20 访问量:6054

(最近,我校读书班的老师在阅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手记五,从老师们撰写的心得中,我发现有些老师担心教育孩子善良,孩子将来会吃亏,正好李老师今天的博文也谈到同样的问题,于是就把这篇文章贴上来,也许老师们阅读之后,会有新的认识。——吉裕建)

常常听有老师说:“担心把学生培养得太善良,他们以后走上社会会吃亏。”但这些老师又很纠结:“难道我们不需要善良教育了吗?”这些老师的“担心”让我感到了某种悲哀。当然,这不是某一个人的悲哀,而是社会的悲哀——善良,本来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是毋庸置疑的道德信念,现在却成了教育的某种担心,担心善良成为学生日后“吃亏”的原因。可见这个社会在某些方面已经沉沦到了何种程度!

我想到我的年轻时代,想到我刚才工作的时候,那时候我倒没有担心过,但不少人为我担心。他们觉得我给学生读《爱的教育》读《青春万岁》等小说,是一种“纯而又纯的玫瑰色教育”,而我们的社会并非都是玫瑰色的;他们担心我的学生以后“不能适应社会”,于是善意地提醒我“教育,还是要现实一点”。实际上,以今天的眼光看,和现在相比,八十年代的社会风气那是比较纯净的。

不光是有成年人对我的教育表示担心,甚至有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也曾这样问过我——我当然知道,这不过是他们的爸爸妈妈的担心而已:“你这样培养我们,以后能适应社会吗?”

当时我很是迷惑。我当然没有底气说:“我培养的善良学生,今后不可能在社会吃亏!”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学生也还没毕业,我远没有具有社会经历的学生为我证明“善良不吃亏”。我只是想,难道因为社会风气不好,为了让学生不吃亏,我就要向他们赤裸裸地传授种种抛弃善良有悖良心所谓的“生存之道”吗?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培养“野兽”啊!

现在,三十余年过去了,我早年的学生已经是爸爸妈妈了。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向我证明:善良不吃亏!因此我也有底气告诉所有老师:善良不吃亏!

去年1113日,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播出了关于我和我学生的故事。节目中,我现在的一名学生应崔永元的请求,唱了我们的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蓝天高,雁飞来,青青松树排成排。我们携手又并肩,唱着歌儿向未来……”这是三十年前,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特意为我的未来班谱的班歌。我的历届学生都唱这首歌。节目播出后,我的博客上出现了这样一段留言——

我是李镇西老师84届未来班的一员,昨日含泪看完了《小崔说事》,未来班的班歌还在传唱,未来班的精神还在发扬。这是老师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记得当时毕业时有同学在问李老师: “你这样培养出来的我们能不能适应社会?”现在我以我的经历现身回答:是的,我是适应社会的,而且如同老师所希望的那样——正直、勤奋、向上。我做到了。

我读了这段留言,泪水立刻蓄满了眼眶,因为“正直”“勤奋”正是未来班当年的班训。我想到了当年不少人的担心和他们对我的“提醒”。后来我知道了这段留言的作者叫“李志英”,是我教的第一个班的一位女生。李志英当时在班上就正直善良,后来曾经教过中专,现在在广州工作,从事财务工作。去年12月,我去广州讲学,把她请到现场听我的报告,我在报告中讲了她的故事,也展示了她当年写的班歌歌词的手稿。我对所有听报告的老师说到了当年有人对我善良教育的担心,我自豪地说:“现在,我的学生已经长大,他们以自己的人生阅历证明了善良的生命力是不可战胜的!”

不久前,在给马来西亚教育同行作报告时,一位马来西亚华人教师提问道:“我们的社会并非处处都是善良的人,我们需不需要给孩子传授‘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观念?”

我的回答是:“当然要教给学生一些生活智慧,但这是相对的;而教给学生以善良的品质,这是绝对的!”

我给他们讲了我的学生宁玮的故事。宁玮是我1990年教毕业的一个女孩。当年高考她差几分而落榜。作为农村学生的她,走上了打工之路。先是到北京的餐馆打工,我那年去北京时,她请我吃饭,我看到墙上的表扬簿里全是顾客对她的赞美。

有一次两名喝醉酒的顾客打斗起来,其中一人扔烟灰缸狠狠砸对方,宁玮为了保护顾客,挺身而出,结果鼻梁被烟灰缸砸中,不得不回到老家养伤,自然花了许多钱。有人说当时应该索赔,但宁玮说:“我哪里会让他们赔?我只是想让他们别打了。”也有人说她傻,但宁玮说:“人不应该只考虑自己,还得考虑别人。”

后来她又在好几个地方打工。因为善良,她每到一地都被人尊敬,也都遇到好人。她曾经在某商场打工时,因为善良和勤奋,更因为工作业绩的出色,老总任命她为经理,结果许多员工不满意,说我们都是大学生研究生,凭什么她作为一个高中生就能当经理。老总说,请问你们哪一个人像宁玮一样受到每一个顾客的称道?几年后,她主动辞去了这份工作,后来回到成都自己开小餐馆,专门给民工们做饭。因为她的善良――冬天,宁玮甚至经常义务给民工们烧洗脚水,让劳累了一天的民工们能够烫烫脚。民工朋友们对她都非常尊敬。每年过年后。老顾客们都会给宁玮带些年货来,表示感谢。

宁玮如此善良,收获了许多幸福。当然,二十多年来,她也遇到过坏人。有一年,她的小餐馆经常来一个地痞流氓,要收‘保护费’,就是敲诈钱。开始宁玮不给,但他老来,为了息事宁人,有一次宁玮给他了两千元。但几天后一个晚上,他又来了,态度非常凶恶,到店里来滋事骚扰。店里的小工和他争执,叫他出去,但他依然很嚣张,小工忍无可忍,就给了他一刀,将他刺成重伤。公安局已经把小工拘留了。

当时宁玮给我打电话说这事,我给她联系律师,律师也是我的学生,是宁玮的同班同学,我说:“宁玮的餐馆出事了,她这么善良,你们一定要帮她。”后来这事解决了,宁玮不负法律责任。她便回到老家继续开餐馆。现在,又是几年过去了,宁玮在老家县城开一家饭馆,因为她的善良,生意很好。她曾请我去她的餐馆吃饭,我去了。看到她现在满脸的幸福,我很是欣慰。

    

由有老师担心善良会让学生吃亏,我想到了宁玮等我的学生。我在想,其实“吃亏”与否,关键是看你追求什么?同样一件事,在一些看来“吃亏”了,在另一些人看却谈不上“吃亏”。宁玮认为,生活的幸福就是朴素恬淡地过好每一天,就是以自己的善良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怎么叫“吃亏”呢?当然,对于有些投机专营的人来说,每一步都要算计是否“吃亏”,这样的人随时都在斤斤计较得失,为了目的,有时候甚至不择手段,这样他们永远不会幸福。当然,他们也谈不上真正的善良。

当然,必要的生活智慧是需要教给学生的,因为社会毕竟不是真空,尤其是在我们当前我们的社会风气不太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确还不够纯净,教给孩子们一些智慧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不是是放弃善良的理由。

今天的世界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正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并推动着世界的前进。然而,战争、强权、仇恨、暴力……依然给这个世界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灾难。每天打开电视,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无数无辜的儿童流着眼泪的眼睛正渴望着爱。历史已经证明并正在继续证明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一定自然带来人类精神生活的幸福。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们的确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各种辉煌成就,但我们社会某些事件同样“令人瞩目”:一名中国著名大学的高材生,居然出于据说是“好奇”的心理,把一瓶浓硫酸泼向黑熊的脸;一群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孩,放学路上看到一个比自己小的女孩,一时性起,便将可怜而无助的女孩“玩儿”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因为奶奶不愿意给他进网吧打电子游戏的钱,竟然勒死了自己的奶奶……

如果说这些事件都还算是“恶性案件”的话,那么对于更多的不属于“案件”但同样令人心寒的事件,我们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了: 2003115,成都市都江堰中兴镇老桥桥头,一名弱女子深夜遭遇歹徒追杀,发出撕心裂肺的呼救,整条大街的居民听到了呼救,却无人开门制止;惟一还开着门的店主居然马上拉下了卷帘门。这名女子最后在绝望中被暴徒殴打致死!20044月,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绿水河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18人轻重伤。几个因车祸受伤严重的农民,因无钱而被医生拒之门外,只好被人送回家用草药包扎……

其实,真正让人心寒的还不是这些特别“抢眼球”的新闻,而是我们每天都参与其中的某些日常生活细节:公共汽车上,颤巍巍的老人用求助的眼神搜寻着座位,可周围座位上的年轻人偏偏稳坐如山;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而倒在街头,来来往往的行人却熟视无睹,最后孤独的老人在冷漠中停止了呼吸;走进某些挂着“为人民服务”招牌的政府办公机构,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张张没有表情的脸;在小区大院,看着迎面走来的邻居,我们双方都已经不会点头微笑,而早已习惯于擦肩而过了;看着正拉着板车吃力上坡的劳动者,我们已经伸不出一双有力的手帮他推一推;一个讨要工资不成的民工愤而跳楼,下面成百上千的围观者(可能也包括我们)麻木而开心地看着热闹……

所以,当胡锦涛提出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时候,我在衷心拥护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苦涩――一个国家到了居然需要最高领导人来呼吁全国人民明辨荣辱的时候,这究竟是我们社会的光荣呢还是耻辱?

现在有的教育者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太柔软”,不能太“善良”,而应该培养学生的“狼性”,教给他们与市场经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种种“生存技能”。他们认为,东方是“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而西方是“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要对孩子们进行“狼”的教育,而不应是“羊”的教育。

对此我万万不敢苟同。教育当然应该给学生的生活技能与生存智慧,但首先应该给学生以人之为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所有“精神”都必须以“人性”为最基本的底线――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和悲天悯人的天性,这对于一个人是否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帕甫雷什中学》中这样道:“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所谓“西方是‘狼’的教育”云云,实在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我爱给我的每一届学生推荐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是一部“爱的圣经”。作为一部西方的教育著作,本书提倡的恰恰不是“狼”的教育,当然也不简单是“羊”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正如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幸福一样,教育的不同阶段同样有不同的主题。理想与现实,玫瑰与毒刺、美丽与邪恶,真诚与虚伪,热爱与憎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生,都是应该或拥有或经历或感受的,但对于成长于特定学段的孩子来说,是否都应该将这些一股脑儿全部展现给他们呢?不,我认为,对于某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教育者只应该给他这个年龄最需要的东西。这是对人性的尊重。

我们和学生当然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如何让孩子在灰暗甚至邪恶的环境中保持一份对真善美透明的信任?如何让孩子在追求真善美的历程中又能正视假恶丑的存在?如何让孩子在拥有善良天性的同时又具有坚韧不拨的生活勇气和化险为夷的生存智慧?这是我在3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苦苦探索的课题。我现在的结论是: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善良是一切美德的根本,由此萌生出正直――憎恶一切毁灭善良的罪恶,而与罪恶抗争,则必须有一颗机智的心。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依次播下”,就是说,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不同的重点主题。而任何一个主题的错位,都可能产生教育的遗憾进而给学生的人生带来遗憾。

善良,是心灵的鲜花;这鲜花的种子应该在孩子童年时候就播撒到他们的精神原野上。我相信,你会同意我的观点的。当然,重要的不是我们对爱的观点,而是爱的教育——愿我们一起践行吧!

 
编辑:教育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泰兴市新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